自从半年前华为车 BU 宣布要独立起,大家就一直在等着华为的「大动作」。
等着,等着,一直等到车 BU 都要扭亏为盈赚钱了,传闻中的「引望」依然没有路面(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技术公司,被多家媒体称为华为车 BU 成立的新公司);倒是等来了华为车 BU 的新品牌。
北京车展前一天,华为在一口气@了十家车企后,终于落地了「大动作」,发布全新品牌「华为乾崑」。
概括来说,「乾崑」包括了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下至基础研究、算法、基础软件,上至传感器、零部件、智能驾驶系统的全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场新品牌「乾崑」的发布会,不如说是华为车 BU 在亮家底儿:从智能驾驶到鸿蒙座舱,从车控系统到云服务,把最新的智能化技术和解决方案全都秀了一遍。
那华为的新「乾崑」里到底有什么呢?
乾崑 ADS 3.0:
抛弃 BEV,拥抱 GOD
「预计今年底在路上跑的华为智驾累计有 50 万辆。」这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靳玉志给出的目标。
要实现这个目标,进一步提升 ADS 的能力至关重要。
一年前,上海车展的前一天,华为在发布 HUAWEI ADS 2.0 时,宣布采用了业界首创 GOD 网络,通过 BEV+GOD 的融合,异形障碍物也能识别,有图无图都能开。
一年后,在北京车展的前一天,华为又一次宣布,将在 ADS 3.0 中去掉 BEV。
没错,「BEV」这个去年整个行业里的当红炸子鸡,将被全面切换到 GOD 大网。
GOD 网络简单来说就是融合了激光雷达、多传感器的 OCC 占用网格,都是用 3D 体素来表达物体,能直接呈现三维空间;区别就是一个采用有激光雷达的多传感器融合模式,一个是纯视觉模式。
正因如此,华为未来在感知硬件中将会全面保留激光雷达。
全面切换到 GOD 大网后,ADS 3.0 将不再使用传统的数据标注式学习,而是可以基于 3D 模型学习的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GOD Network)感知周围的环境,也就是发布会上华为强调的「理解驾驶场景」。
同时,ADS 3.0 采用端到端架构,预决策由 PDP 网络负责,决策和规划更接近人的行为,通行效率更高。
从训练数据来看,到今年 6 月,基于华为云,ADS 3.0 训练算力达到 3.5 EFLOPS,训练数据量达到已达日行 3000 万公里,半年实现 3 倍增长,模型每 5 天迭代一次。
底层技术架构升级之后,ADS 3.0 在功能上主要对场景、安全和泊车几方面进行升级。
具体来看,ADS 3.0 能实现全场景贯通,车位到车位的智驾领航 NCA 功能。也就是在接近园区道路、停车场附近时,智驾也能走,不会出现系统降级需要接管。
泊车方面,自动泊车速度提升 20%,支持极窄车位、极窄通道泊车。同时,泊车代驾已全场景商用,目前支持 8 城 48 个商业停车场和 6 城 43 个社区和办公停车场,2024 年底支持 100 个商业停车场,2000 个社区和办公停车场。
除了高阶 ADS 3.0 版本外,基础版的 ADS SE 可以支持高速 NCA、泊车可见即可泊的基础智能泊车能力,ADS SE 应该是没有激光雷达的版本,这也进一步降低了 ADS 的使用门槛,距离 50 万这个目标更近一点儿。
鸿蒙座舱:
千悟引擎上车,更多选择更多欢乐?
如果说在智驾方面,ADS 3.0 是一次底层架构的重大升级,那座舱方面的升级主要是千悟引擎上车。
千悟引擎,概括来说是加强了车内感知能力+AI 大模型能力+跨设备协作能力的小艺同学 Pro Max 版。
比如,打通了不同设备之间的协同,可以一句话调用手机应用里的导航地址,直接在车机上开始导航;也可以跨座位联动不同的设备。
通过座舱里摄像头等传感器和语音系统的融合,可以做到声纹识别,识别每个乘员的位置、喜好,提供个性化服务,甚至可以复刻声纹哄娃(这个功能在具体上车应用中可能会更多的隐私安全考量)。
用车手册的人工智能版,有用车问题可以直接语音询问系统。
……
除了升级千悟引擎外,华为这次还升级了一系列的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 2.0、百万像素智能灯模组、乾崑音响非凡系列以及乾崑 XSCENE 光场屏等。除了单纯的性能升级外,最大的特点就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论是配置上的选择,还是合作模式的选择。
比如,乾崑音响非凡系列,在问界 M9 使用的乾崑音响卓越系列基础上,扬声器从 23 个升级到 43 个;功率从 2080 W 升级到 3000W;
前不久在本田中国发布会上宣布合作的华为光场屏,除了提供前装搭载的方式;华为还跟传统品牌经销商合作,可以后装上车,把座椅头枕变成屏幕。
智能车控 :老本行的升级版
前不久上市的智界 S7,采用了华为的途灵底盘。就是基于 IDVP 架构,搭载了 XMotion1.0 智能车身协同控制系统。
这次,华为把这套技术也升级了,推出了 iDVP 2.0 智能汽车数字平台和 X Motion2.0 车身运动协同控制技术。
iDVP 2.0 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算是最接近华为「老本行」的技术。作为五合一车控模组,iDVP 2.0 整合了 MCU(微控制单元)+MPU(微处理器)+LSW(限位开关)+PHY(以太网芯片)+IO,整车控制性能提升 4 倍,时延降低 5 倍。
X Motion2.0 车身运动协同控制技术可利用多传感器融合、毫秒级感知、厘米级运动估计、双前馈+反馈主动预控制。通过多维协同、6D 车身全姿态控制。
从华为给出的数据来看,这套 X Motion2.0 智能车控系统拥有爆胎稳定控制,最高支持 120km/h,抑制高速直行、转弯爆胎室失稳风险;高速避障稳定控制,麋鹿测试成绩超 84km/h。
最后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业务接近盈亏平衡的边缘,预计从 4 月份开始扭亏为盈。」这是上个月余承东在参加活动时透露的信息。
从这个月开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业务扭亏为盈,也是从这时开始,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有了一个新的品牌「乾崑」。
2024 年,搭载华为乾崑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合作车型将陆续问世,其中包括东风、长安、广汽、北汽、赛力斯、奇瑞以及江淮等。从 2023 年上半年的收入 10 亿,到 2023 年下半年收入 37 亿,再到如今的扭亏为盈,车 BU 逐步走入正轨,乾崑也不断扩大。
当然,随着「乾崑」亮相后,华为车 BU 与车企合资的新公司究竟何时落地,似乎还乾坤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