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138%,十年来首亏40亿,汽车央企躺赚时代已成过去?,

国产汽车 车品试用 2024-05-18 37394

近期,各家车企陆续公布2023年财报。在这一轮财报中,有的车企收支利润尤为引人注目,展现出惊人的盈利能力。而有的车企则亏得一塌糊涂,收支难以达到平衡。接下来我们看看哪家车企赚了,哪家车企亏了。


据相关统计,近期有18家车企公布2023年财报,其中新能源车企比亚迪表现突出,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名列前茅。其次是上汽集团和长安,分别实现了141.1亿元和113.3亿元的净利润。这一成绩不仅展现了车企的强大盈利能力,也反映出了旺盛的市场需求。

图源:盖世汽车

比亚迪最赚钱


从罗列的财报数据来看,比亚迪与其他车企拉开了显著差距,在赚钱能力上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


年报显示,2023年比亚迪营业总收入6,023亿元,同比增长42.04%;实现净利润300.4亿元,同比增长80.72%;扣非后净利润为284.6亿元,同比增长82.01%。毛利率20.21%。2023年,比亚迪在营收、利润等关键指标上均达到了新的高峰。

销量方面,2023年比亚迪全年销量达到302.44万辆,同比增长61.9%。不仅超过初定的300万年销量目标,也问鼎了年度汽车销量榜首。

51君认为,比亚迪能有如此的成就,主要归功于整体的品牌布局以及技术实力的提升。


在产品矩阵上,比亚迪称得上是全能型的。在0-10万元、10-20万元、20-30万元、30-50万元、50万以上的价格区间,比亚迪新能源车型几乎是全线覆盖。动力类型兼顾纯电、插混,车型细分到轿车、SUV、MPV。


比亚迪以全面的产品矩阵构建产品力,形成王朝、海洋、腾势、仰望、方程豹几大系列产品延伸拓宽市场。其多品牌矩阵的全面发力,满足了市场不同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品牌的影响力。

在技术层面,比亚迪各个品牌有着刀片电池、超级混动、云辇与CTB等核心技术,高端品牌仰望有“易四方”、方程豹有DMO技术作为支撑。而腾势则以整车智能技术作为核心竞争力。5月份比亚迪还将推出第五代DM-i混动技术。


对于高端化产品所需的技术支撑,可以明显看出比亚迪和其他车企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有的车企将高价位、冰箱彩电等堆料配置打造高端产品,缺乏真正的技术门槛,在极具同质化的市场下容易被淘汰。

而比亚迪是真正将技术当作核心关键的车企,2023年光是研发投入都达到了399.2亿,比上汽的220.1亿几乎高一倍。


技术创新与规模效应双管齐下带来比亚迪的成本优势。比亚迪的强势表现,必然会将压力给到新能源汽车厂商。基于长期的技术积累和经营能力,今年比亚迪或能创造更多新的里程碑。


东风汽车亏最惨


有会赚钱的,自然也会有亏钱的。统计的榜单中赛力斯、东风集团、小鹏、蔚来在去年都处于亏损状态。其中蔚来净利润为-221.5亿元,同比-45.25%。令人意外的是,东风集团迎十年来首亏,去年净利润-39.96亿元,同比暴跌138.93%。

今年3月份,东风集团就发布过预警公告,称业绩变动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合资非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被大幅挤压,产品价格不断下降;


二是集团新能源业务处于战略投入期,2023年在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投入持续加大。

价格战下,2023年3月份东风集团旗下多个合资品牌开启降价模式,包括东风雪铁龙、东风标致、东风日产、东风本田等。加上地方补贴,单款车型降幅达到3-9万元。


然而在普遍降价下,合资品牌们的表现并不如意。东风日产去年销量72.31万辆,同比下滑21.53%;东风本田去年销量60.5万辆,同比下滑8.54%;神龙去年销量8.03万辆,同比下滑35.81%。


作为东风集团长期的收入来源,多个合资品牌的销量下滑无疑给东风集团一次重击。销量下滑与价格让步下,利润下滑就属于必然现象了。

而在自主品牌方面,东风集团旗下岚图汽车、东风商用车、特种商用车销量有所增长,呈现向好形势,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投入不断扩大,东风集团经营压力必然会增大。


因此当依赖合资品牌的传统车企,遇上合资生存空间被挤压的情况下,靠几个还不够成熟的品牌支撑,就比较艰难了。


为发展好自主新能源板块的业务,东风集团还构建了量子架构、DSMA节能架构、M TECH猛士架构三大平台,一体化管理风神、eπ、纳米三大品牌。


在以电气化为主流的时代,东风集团发展新能源的战略是清晰的,不过面对市场的竞争,东风集团的压力也不小。虽然国家对央企新能源采取了单独考核的制度,相当于变相支持国产新能源车的研发和推广。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公司亏钱,对股价以及经营状况肯定会有影响的。

图源:每日经济新闻


根据18家公布的年度财报统计,平均每家车企盈利不到28亿。可见随着新能源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将加快蚕食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对过度依赖合资品牌的车企来说,以价换量的促销政策能在短期内带来效果,但长期来看也会损害利润。


为保住市场占有率,几乎所有车企都在价格战下降价销售,这对有成本优势的车企来说尚可面对,但对新势力来说仍需要夯实的资金支持。今年,对车企们而言也是一场硬仗。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

如需转载请向本公众号后台申请并获得授权


法律顾问

北京市炜衡(福州)律师事务所 赖成龙律师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