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对M03展现出的态度是“很满意”,且有志在必得之心。
为了这份志在必得,M03是由全球知名汽车设计师胡安马·洛佩兹亲自参与设计。胡安马·洛佩兹曾担任兰博基尼、法拉利、奥迪等豪华汽车品牌的设计师,也设计过不少经典车型。
与此同时,在宣传上何小鹏改了以往的态度,表示营销要“不光会干,还要会叫”,拿出了为30万+车型组建的团队配置,来打造10万元级的车型。
在外界来看,何小鹏对MONA系列是信心满满,但是对于小鹏来说,MONA系列输不起。
对,没看错,是系列,和蔚来的“乐道”品牌已经不再是一个打法了。
此前,小鹏在MONA的措词上是“小鹏将推出全新品牌,驶向10-15万元级全球汽车市场”,后来的官宣里变成了一个新序列。由此可以推测,内部对推出一个独立的品牌,也是信心不足。
这个变化是好的,说明何小鹏也发现不值得为10-15万元的市场区间,大费周章地开一个新品牌。这是务实的。
毕竟,无论是从组织架构调整,还是销量数据来看,小鹏已经成为三大造车新势力中处境最困难的一家,不算扎实的体系能力,不足以稳定驾驭两个品牌。
但是,作为新的产品序列,首款车型MONA M03能否成功打入10-15万元市场?还是挺难的。毕竟,M03的处境,就是小鹏目前的局面。
“高不成,低也难就”。
15万元市场,不是想要就能要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何小鹏也知道。但是,他想拿下这个市场的泼天流量。
到底是多大的富贵?
说一组简单的数据,10万-15万元级别的车型为消费者的主流选择,市场容量大,年销量近800万辆,可以说是兵家必争之地。何小鹏在发布会上也承认了这一点,“10-15万元价格段,有庞大的市场潜力”。
是一块肥肉。
尤其是合资品牌在这个庞大的市场节节败退之后,目前在这个市场游刃有余的是比亚迪,是一个成本控制的狂魔,一般品牌很难干得过比亚迪的成本控制。不过,业内仍然认为,这一市场缺少智驾功能较好的产品。
从目前小鹏的产品布局来看,轿车产品有P5、P7,SUV产品有G6、G9,MPV产品有X9,价格区间为15-40万元之间,但是在10-15万的细分市场处于空缺。
所以,何小鹏认为这是小鹏的机会。小鹏最擅长的是什么?就是引以为傲的智驾。
在经历过复杂的组织架构改革之后,何小鹏心态变了,“以前考虑规模第一,后来的逻辑是要活过淘汰赛,是要多边形战士下的规模领先。”
活过淘汰赛,小鹏落子在了10-15万元市场。不过,何小鹏也知道,要在这个区间真正做一款各方面都过硬,并配备最擅长的智驾能力的好车,且还有利润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从目前来看,小鹏是没有足够的实力,在这个市场做到好卖,且有利润。当然,何小鹏希望MONA能完成走量+扛起利润这两件事。
在放弃成立第二品牌的同时,何小鹏对MONA有两个重要调整,M03没有搭载激光雷达,有降成之意。第二个是将网约车剥离,何小鹏表示 M03不会推出“的士版”车型,“我希望它可以更纯粹地为生活而用”,估计是怕走埃安的路。
作为小鹏与滴滴战略合作的产物,MONA是小鹏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后的重磅车型。为了这个系列,小鹏已经花费4年的时间,投资了超过40亿元。
40亿元的投入,对于正在亏损中的小鹏来说,是一笔大钱。拿出40亿元做一个系列已经是耗费心力,实在无法兼顾大量资源去推动第二品牌的落地。
这也是将独立品牌降级为系列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小鹏累计交付新车共52028辆,同比增长26%,仅完成年度销量目标28万辆的18.5%。与以前是同一起跑线上的新势力品牌差距越来越多,目前小鹏卖得最好的车型,是小鹏G6、G9和X9,除了小鹏G6之外,其他两款车型售价较高。
不过,从整体销量来看,这几款车型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也没有太多统治力。就算和老伙计蔚来和理想相比,小鹏在20万元以上的市场也是属于“不足为惧”。就像纯电MPV小鹏X9,单月销量下滑幅度近60%。
与此同时,小鹏的组织架构,以及规模和成本优势,都不足以支撑20万元以上市场,尤其是30万元市场的定位。就是所谓的“高不成”。
为了走量,小鹏必须“低就”。
小鹏必须要有一款走量的车型,规模有了,成本会降低,形成盈利,实现良性循环。没有“规模效应”,就很难形成竞争力。所以,何小鹏希望通过MONA品牌,在15万级市场实现利润与智驾能力的平衡。
但是,这话信的人不多。
规模化的竞争力,小鹏是不足的。那么,MONA首款车型M03能否让这个循环开启?
挺难的,但可以期待。
虽然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现出了一些自信,但是市场对他的自信没有给予全面的正向反馈。相反,半信半疑者多。因为,在这个市场区间,小鹏有过失败的案例,P5和G3两款产品,单月销量几百辆和几辆。
并且,M03定位“为年轻人打造的第一台轿跑”,人群相对限定。此前,也有主打年轻人轿跑的车型,比如长安UNI-V、哪吒S等车型,都未能取得亮眼的成绩。
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情,是市场局面的尴尬。随着价格战的越打越大,多品牌、多车型为提振销量,多次突破价格底线。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野蛮生长进入到了求生存阶段。一句话,15万元市场,不是想要就能要。
M03的竞争对手,是谁?
放眼望去,好像全都是。甚至连小鹏旗下车型,也是。比如,小鹏爆款车型G6的起售价已下探到17.99万元,与MONA的产品价格区间差别。而且,小鹏的打法相对单一,都是以智驾为筹码,怎么拉开明显的差距?
何小鹏,请回答。
怎么做这门生意?
何小鹏的回答是,“进入汽车行业10年,我认为汽车是一门很苦的生意。但很多人只是为了赚钱,很少人真正认真做技术。很多人不把技术创新放在前面,而是产品和营销,更快速去集成技术、更容易的去成功。说实话,这没有乐趣,这样做只是一门生意。”
这句话虽然说得“清高”,但还是有两层务实的意思。
一是,何小鹏接受采访时说的,用技术活下去。“要能洞见技术前沿,要有能力活到那一天,要能活好”。
二是,“小鹏现在一定会把营销做得最牛,所以不光会干,还要会叫!”他还对小鹏的自动驾驶技术人员说抱歉,表示过去的时间没把营销做好,很快就看到不同了。
言外之意,以前在“说”这回事上谦虚了,低调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了。自从第一款小鹏 G9 引发危机之后,何小鹏开始强迫自己做一堆运营的事情。
不过,一些车主对于何小鹏的这番喊话,不太买账,认为“这逻辑也是醉了,车主看中你的营销?”“我感觉应该多点钱花设计上,太丑了都。”“说啥也没用,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增程”……
暂且不管这些车主的喊话,毕竟各有各的想法。何小鹏的一番喊话,综合下来就是一个意思,现在得让更多的人知道小鹏的智驾到底有多牛。从MONA的名义就能看出来,“Made Of New AI”的缩写,就是何小鹏走到哪说到哪的“品牌AI智驾”的优势。
在产品层面,小鹏将大量资金用于强化AI技术与客户体验的结合,致力于打造成全面均衡、没有任何短板的产品。何小鹏认为,M03就是一个恰逢其时的承载者。
在MONA M03首秀上,何小鹏再次拿出来他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上一个十年是新能源的十年,下一个十年是AI的十年”。并且他认为,死磕AI, M03会是“同档位最强智驾能力”。
据介绍,MONA 系列M03将会针对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多种智驾方案,没有搭载激光雷达,纯视觉智驾系统或将配备其中。从市场局面来看,15万元市场主打智驾的车型少之又少,智能化标签或将成为小鹏最有力的筹码。
“通过‘智驾比’打出优势。”何小鹏表示。
不过,业内担心,智驾能力成为15万元市场的标签,可能作用性没有那么直接。因为这个市场的消费者并不会把“智能化”作为最核心考虑的因素,空间、续航、动力形式都将决定用户的选择。
还记得此前,有媒体对小鹏的评价还挺伤人的,“空有一身技术,倒不出来啊。”如何在15万元的市场把技术倒出来?何小鹏有答案吗?
并且,20万元以上市场主打智驾标签,20万元以下市场也搞智驾标签,不同产品线该如何打出差异化优势?
准备要在营销上大干特干的何小鹏,能回到好这些问题吗?
从目前对MONA的解读来看,也是在智能的基础上增加了AI的标签,看起来也未能与其他车型主打的优势形成区隔。而且,最近小鹏的技术团队又发生了一些变动,核心技术成员的流失,对一心扑在智驾实力上的小鹏来说,并不利好。
从目前市场的舆论来看,M03前景不算乐观。并且有评论说得一针见血,“智驾能力与华为的鸿蒙智能无法相提并论,性价比打不过零跑,营销与雷军差了几条街。”
再加上目前的形势,国内市场插混走高,纯电趋势正在变缓,让MONA系列对于小鹏销量助力,也变得未知。而且,10-15万元的细分市场是目前竞争最激烈的红海市场,僧多粥少,想要在这一领域用智驾站稳,让难度不小。
但是,何小鹏似乎不太在意,他此前还立下一个Flag,给MONA的销量目标设定为每年10万辆,“今年下半年,(MONA)预计会比雷总的小米SU7有更好的销量”。
这句话,雷军估计是要一笑而过,然后鼓励鼓励,看看何小鹏要咋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