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浩
合资/燃油车的份额持续被侵袭,刚刚过去的6月,主流合资的销量同比下降了27%,电动化/智能化转型迟钝,是很多人长期以来对燃油车企的总结。
但就如ID.稳居最热销的合资电动车一样,23.68万起售的途观L Pro和17.99万元起售的全新迈腾如法炮制,用更低的售价和更易用的先进科技,扭转着行业贴上的刻板标签。两款智能燃油车的目的也很简单,掀起彻底的改革,成为时代所需的“人民的智能燃油车”。
智能磨灭了个性与底线?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等机构发布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产值增量预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产值增量为6451亿元,2030年将达到20266亿元。
投资端长期看好、政策上提倡构建新质生产力,智能汽车作为车路云建设的重要终端,发展前景自然是一片大好。但无疑,当前的智能化体验仍处在发展初期。
《2024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相比2022年,2023年认为自动驾驶重要的用户占比持上升态势,而在一线城市及全国整体中,真正愿意付费的用户占比却在下降。可见,既有的智能化(智驾)仍在从“拥有”到“好用”的过渡期。
而对于用户来说,购车具有相对漫长的决策期,对于智驾这些需要主观体验的功能,很难在购车前拥有充分认知,很多车企扎堆渲染的炫酷功能,在日常使用的场景也少之又少,购车后用户对于智驾不高的评价也就不难理解。
更重要的是,频频出现的“智驾事故”挑动着关于安全的敏感神经,在这个阶段,安全的底线明显重要于“科技含量”的上限。
如今的发布会上往往会对车辆的被动安全大书特书,车身高强度钢、碰撞试验成绩这些也只是制造理念的底线,在此之外的“性格”才是区分各个品牌的血肉,而大众品牌的智能化,可以用克制来概括。
易用、克制的智能化
这一点在体验途观L Pro的IQ.Pilot智能驾驶辅助时会深有感触,开启智能驾驶辅助模式后,便可以使用智能拨杆变道功能,车身的响应在不同模式下也有着明显的不同,例如运动模式的变道,会比正常模式更果断也更贴近“老司机”的驾驶风格。而在实线处,即使拨动变道,车辆也不会执行指令,也就是说,大众的智驾一直是以道路法规为“红线”。
另一个在试驾途中印象深刻的点是,出高速匝道大曲率转弯的场景下,车道保持系统依旧平顺工作适时调整方向,实现这点的是基于双目摄像头提供的深度信息,能够在曲率半径75米以上的弯道转弯。这套融合了大疆车载的惯导双目方案并不倚仗超高算力,也无需激光雷达等昂贵器件,自然也能在售价上具备一定优势。
以大众的角度来说,在途观L Pro和迈腾这两款燃油销量标杆上运用这套技术,确实将智驾的门槛拉低了不少,要知道国内乘用车的3/4都集中在了8-20万元区间,高阶智驾车型的准入门槛更是接近30万元,让更多用户体验到科技的便利而不是远观“高精尖”。
不遗余力推动电气化,也并线普及着更智能的燃油车,今年前6个月,国内汽车销量的近6成仍是燃油车,在强进的需求和各地参次不齐的用车条件下,燃油用户的体验提升远没有达到停滞的局面,更何况中国科技企业在出行领域的话语权越来越重。
品牌基因与行业变革交汇
善用本土资源,才能更了解本土用户需求,对此,大众汽车布局已久。大疆车载与大众品牌的合作可以追溯到2018年,大众IQ.Pilot智能驾驶辅助正是前者2016年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项目,也是大众汽车深度融合中国本土科技企业,双方倾注全部心血的项目。
说起来,无论是对汽车智驾未来的判断,还是重注“押宝”中国产业链,大众的战略眼光都可谓超前。在2018年的车市分水岭,燃油车仍是市面上的绝对主流,新能源尚且在爆发前夕,智能化的未来还有诸多的不确定性,跳出当前的舒适圈求变,需要对创新、革新有着绝对的原动力,也要对提升用户体验报以执着。
大众汽车乘用车品牌中国CEO孟侠介绍道:“数十年来,大众汽车坚持创新并始终致力于科技革新,从而赢得了广大中国用户的信赖。我们的迈腾和途观一直是市场中的畅销车型,而每一代迈腾和途观都以出色的实力成为各自的细分市场中的标杆。为了进一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我们精心打造了全新一代迈腾和途观L Pro。让尖端科技触手可及,这一理念驱动着我们不断向前,未来也将继续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