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比价格战更卷和更刀光剑影的,是汽车论坛上大佬们的讲话。
这篇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毕竟大佬们在论坛这样的公开场合什么都敢讲,我觉得作为媒体人而言,也没什么不敢说的。
01
关于常压油箱和排放不达标
我希望能尽快看到真相大白那一天,届时我相信所有媒体都会报道。真的做错了,就立正挨打,该怎么罚怎么罚,一点儿问题也没有。
但我依然认为,没有人有资格在审判前就去定罪。我歌颂正直,支持打假,甚至觉得实名举报,即便是抛开利益冲突的原因,站在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初心上,也值得敬佩。
但有权盖棺定论的,既不是举报方,也不是媒体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尽快给予权威答复。
02
谁才是内卷的罪魁祸首
“内卷”我不认为只有价格战。而除了比亚迪推出荣耀版之外,特斯拉频繁降价有没有挑起价格战?去年东风雪铁龙掀起的低价还加上了地方补贴推动,该不该为价格战担责?
价格战之所以能称之为“战”,是因为它一个人打不起来。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试图将“内卷”的成因,当成脏水一样泼在某些品牌身上,至少在我看来是不道德的。与其说这个市场在卷价格,不如说整个市场都在卷“人”。
工程师们和各个环节员工没日没夜的加班,算不算内卷?原本的研发周期为什么能凭空压缩了30%甚至更多?当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只围绕着“When”来达成目标的时候,大家不都是在内卷?
不管卷是一个贬义词还是褒义词,在我看来,大多数厂商其实都在卷。
但“杀死”一个比亚迪,整个市场就能停止内卷、良性发展了吗?价格战就会停止了吗?降价、加班、裁员,是汽车市场独有的问题么?
这一切的发生,全怪在比亚迪“卷”,而且在打牌的时候“疑似”不遵守规则么?
要真那样的话,反而简单了。
03
“不卷”到底是什么
这张图来自于一台车的后备箱打开后的尾箱内侧,有趣的漫画,说明了这台车相关的可调节尺寸和可能装载的物品。很像一张说明书。
它的材质并不稀罕,工艺也不复杂。但创造它的人,内心的松弛感才是珍贵的。看到它的时候我内心很受触动:
身处在一个只关心怎样能最快做好,而不是如何去创造趣味的时代,越来越多新车去堆砌参数和配置表,却越来越少有人去把审美趣味和奇思妙想装入一台车——不是他们没能力,而是他们没时间。
爱马仕每一只铂金包,都需要工匠花费48小时手工制作,因此顾客需要等待的时间平均长达6年。
真正懂AMG的人,购买的也不是参数和外观套件,而是“ONE MAN,ONE ENGINE”:明明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流水线,但依然为工程师配备单独作业台,每一台发动机的诞生全过程只由一名工程师来完成组装,完成后将刻有工程师亲手签名的专属铭牌装在发动机上最明显的位置。
劳斯莱斯被人津津乐道的一条4.8米车身线,需要经验丰富的工人纯手工花费2个小时以上才能完成。
真正的豪华,至少有一个维度,是用金钱去购买人的时间——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我们要从高度工业化,退化到手工艺人的程度。但起码,心态足够松弛的人,才能创造出足够松弛、有生活趣味的产品。
举个不是很恰当但容易理解的例子:和牛、跑山鸡为什么比一般牛肉、肉鸡更贵,是因为它们生长环境比较松弛,它们不是大批量、轻易可获取的产品。
而松弛的人,时间才更值钱。我们最终购买的工业产品背后,是人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在我眼里那些靠堆砌、靠抄袭的产品,永远难谈溢价的根本原因。
毫无疑问,当下市场上,松弛感是难得且珍贵的,毕竟人人都太紧绷了——紧绷到在汽车论坛上的发言都变得刀光剑影,甚至把问题的源头指向某个品牌,似乎只要解决掉这个品牌,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紧绷到与其反思自己,不如责怪别人。自己的产品卖得不好,去责怪竞争对手违反游戏规则,是相对更简单的做法。正如遇到困难的事情,向外去找原因、去抱怨总是简单,但向内去突破、寻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法总是更难。
我想表达的,不是去纵容不公正——我想说的是坚持正义、等待结果的同时,和做好自己并不冲突。
直面不公平和不公正,是一种勇气;与此同时,昂起头、走过去,同样是一种勇气。
勇气不是停下来,反复去指责和埋怨。
假如真的觉得整个行业“内卷”是不健康的,那么也可以先从自己“不内卷”做起。让每一个岗位的员工拥有相应的松弛感、发挥创造性,通过产品,去表达这种“反内卷”的姿态——很可惜,现在市面上很多新品,追求的不过是像预制菜一样速成,甚至连花时间做好耐久性测试都成了奢侈。
还有就是,现在有人愿意花时间,去讲企业文化这种“虚无缥缈”的故事么?
比如用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断去感召和驱动优秀的人一起创造,而不是用KPI去催着人拼命去卷和与时间赛跑。
为什么不能向内改变,去成为一个伟大的品牌,用自身所倡导的优秀价值观,去真正影响和改变行业呢?
很可惜的是,选择闭着眼一起卷,却是最简单的。
向内突破和改变自己,始终是最难的。
04
论坛公关战的本质
为什么现在都在卷论坛发言?在我看来不过是营销手段而已。
一方面老总们可能也背负了一定的热搜KPI——既然上台演讲,就必须要有金句、有词条,因为这是企业曝光、赢得关注的一个机会。
另一方面,在一个存量市场,此消彼长,受众对自己的好感多一分,领先竞争对手就多一种可能。
与其说是观点上的针锋相对,不如说是一个公关战场。2024年这场“论坛公关战”打得特别热闹,与市场环境和营销焦虑都息息相关。
一边是比亚迪断层领先、一家独大;一边是小米和华为让传统汽车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营销焦虑。
看得懂起因,就很容易理解这场“公关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氛围和走向。在汽车行业里,黑暗森林法则一直存在:德系独大的时候,有关于烧机油和油纸包的嘲讽;日系很强的时候,有纸皮车、不经撞的传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比亚迪目前单从销量成绩单来看,确实分数最高。那它把题目做全对了么?不可能全对。但没有证据、就说它是靠作弊拿下成绩领先,是否也是对它的一种不公平、不公正呢?
市场领先者,靠的不是不出错,而是少出错——更重要的是在该拿分的关键题上拿分,这样才能拉开差距。德系强在眼光,最先大规模投入中国市场;日系在于积累,多年教育用户对于经济性和耐久性的偏爱。
每一个引领者,都赢在正确的时间、做出了别人没有作出的选择和去坚定持久的行动。比亚迪做过最正确的一道“拉分题”,同样也是这道题。
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企业赢下这一局而且赢得很大,就盲目认为它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正确的;
但同样不能因为一个企业赢下这一局而且赢得很大,就盲目认为它一定作了弊才能赢这么大。
上面这段话我不特指比亚迪,而是面对任何市场的引领者,我都这样认为。
营销话术这么说我可以理解,但如果真的上升到企业公关战略和营销方向,这会让企业格局变得狭隘,也终会决定企业发展的上限。
而当我们拥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就无所谓站队、指责和焦虑。
于我自己作为媒体人或者内容创业者而言,勇气不仅是在想说话的时候敢于发声,也是面对嘈杂的困境,
昂起头,走过去。并且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
共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