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造车新势力,大体上可分为三类——“纯电派”、“增程派”、以及“共存派”。
主要的矛盾点,集中在前二者上面,毕竟它们之间产品特点正好可以互补:
例如“纯电派”,虽然用车成本极低,但却面临续航焦虑。对于“增程派”而言,虽然解决了续航焦虑,但实际的用车体验却打了折扣(例如充电更频繁)。
至于孰优孰劣,两派的支持者之间经常爆发嘴仗。只不过,就2024年2月份的销量情况而言,“增程派”明显底气更足。
据品牌官方数据显示:
今年2月份,在造车新势力的阵营当中,仅有问界、理想这两家主销“增程式车型”的厂商,其月度销量突破了万辆以上,达到2万辆左右的水平。
而位于第三名的深蓝汽车,虽说它属于前面提到的“共存派”,即主销车型可分为纯电版、增程版两类——但在实际的销量构成当中,增程式车型的占比更高。
此外,位于前十名之中的零跑汽车、腾势汽车等新势力厂商,皆与深蓝汽车的情况类似,增程式车型的销量贡献更大。
反观“纯电派”阵营,目前在市场上被“增程派”狠狠压了一头。
例如纯电动厂商的典型代表,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等品牌,目前在同价位的情况下,其大部分纯电动产品的销量表现,是处于弱势地位的。
例如增程版车型“问界新M7”(指导价:24.98-32.98万元),今年2月的销量为18479辆。而小鹏汽车——其主销价位同样是20-30万元,同期的品牌总销量为4545辆,甚至不及“问界新M7”的月销量零头。
为何相较于纯电动厂商,以问界、理想为代表的增程式厂商,可以在目前的“造车新势力”阵营之中遥遥领先?
其一,目前的头部增程式厂商,掌握有“认知战优势”。
不得不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套路,在如今的信息时代完全是一个伪命题。如何去争夺舆论话语权,对于现在的车企来说更为关键。
例如与华为深度绑定的问界,作为招牌的“智能驾驶”等品牌特点,在营销方面的优势自是不用多说。
但更重要的是——该品牌自带的爱国标签,对于部分的中老年群众而言,简直就是一个“思想钢印”。而这部分人群,又恰好具备较高的消费能力。
其二,增程式产品“可油可电”的特点,更符合“中庸之道”。
中国消费者买车,图自身爽快而买车的人群,终归是少数派。笔者相信更多人的购车选择,需要考虑到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意见。
所以在这种消费观念的影响下,类似增程式产品这种“全能型”汽车产品,反而是更受欢迎的。
相比之下,纯电动产品的“个性”太过鲜明,虽然它的“低使用成本”确实诱人,但对于较为保守的家长而言(或者说金主),单凭“可靠性差”这一刻板印象,就足以让他们给出一票否决权。
结语:话说回来,虽然在目前的新势力阵营当中,部分增程式厂商确实已经占据了优势身位,但就“2024年销量KPI”的完成度而言,绝大部分的新势力厂商都没有达标。
当然了,由于春节假期的影响,1、2月份的汽车市场只是一次预演,重头戏还在后面。至于在“价格战”的主旋律中,各家厂商会怎样见招拆招?大家可以拭目以待。